<<Steyr |
AMR / IWS2000 |
|
口径: 14.5mm / 15.2mm |
1980年代,各国正兴起研制对付轻型装甲车辆、直升机、雷达、导弹发射架、油料贮存容器等等战术、战略装备/器材的重型狙击步枪。斯太尔公司在1980年代中期也开始研制一种这样的反器材步枪,原型枪就称为AMR(Anti-Matériel Rifle),这是一种类似于二战时期的反坦克枪的远程反器材步枪,是一种两人携带、单发射击、射程超过1000米的步兵支援武器。为满足不少于1000米有效射程的设计目的,斯太尔的工程师决定采用APDS(脱壳穿甲弹)或次口径弹药。在最初的试验中他们设计了一些12.7mm口径的APFSDS(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最后研制成功14.5mm口径的APFSDS(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及一种配套口径的滑膛枪管半自动步枪,命名为Steyr AMR 5075。
AMR 5075采用枪管长行程后坐系统,发射时,枪管先与枪机一起后坐200mm,然后枪机旋转开锁,并停留在后面位置,同时枪管开始复进,并抛出弹壳,然后枪机也开始复进运动,推下一发弹上膛,并完全闭锁。这种长行程后坐系统正是这种大威力口径步枪的设计所必须的,整根枪管是套在一个类似于大型火炮的液气后坐缓冲系统内运动的,该缓冲系统吸收了大部分的后坐能量,再加上高效的多室枪口制退器,能大大减轻后坐感,降低到与普通步枪相近的水平。
AMR 5075原型
AMR 5075发射的14.5mm APFSDS是一种全新设计的枪弹(与俄制14.5mm并不相同),弹壳为塑料壳体和金属弹底,弹头包在塑料弹托内,钨合金箭形弹头重20克,初速1500m/s(4920 FPS),有效射程达到2000米,在800米射程内可以穿透40mm的轧制均质装甲,并在装甲板背面产生大量碎片而导致严重的二次杀伤效果。
在缓冲装置的支架上安装有两脚架,标准瞄准具为10倍的瞄准镜。一个盒形弹匣从右下侧以45度角插在机匣上,弹匣容量5发。
AMR 5075在1990年首次公开展示,但不幸的是,此时冷战结束,各国开始缩减军费,没有一个国家对此感兴趣。
斯太尔公司进一步改进这种产品,研制成功更大口径的15.2mm APFSDS弹药及配套的武器系统,新的武器系统被称为Steyr IWS 2000(IWS即步兵武器系统Infantry Weapon System的缩写)。IWS 2000的外形有了较大的变化,但基本结构和原理都没有改变,除了口径增大外,弹匣容量也增大到8发。
15.2mm APFSDS弹全重150克,全长207mm,弹壳底缘直径26mm,钨合金箭形弹芯重20克(308格令),弹头直径5.5mm,连同4瓣弹托共重35克,初速达到1450米/秒(4750 fps),弹头在800米可穿透40mm的轧制均质装甲,并产生二次杀伤效果。也就是说,它可以在1公里穿透两堵墙或现代化的装甲人员输送车。这种箭形弹的弹道非常平直,射击1000米距离时弹道高不超过800mm。
IWS 2000大概是目前威力最大的反器材步枪,但和它的原型AMR 5075一样前景不明朗,至今没有接到订单。因为现有的各种.50BMG口径步枪都可以满足反器材任务,武器系统及弹药的勤务性能都比更大更重的IWS 2000好,而且如果装备IWS 2000也意味着需要装备全新的弹药类型。当初开改AMR的另一个目的是当时的反器材步枪还搞不到高精度的.50BMG弹药,但现在专用的.50BMG高精度弹已经不是什么难事。所以IWS 2000也是一件没有“钱”途的超级武器。
全长 | 1800 mm |
枪管长 | 1200 mm |
空枪重 | 18 kg |
枪口初速 | 1,450 m/s |
枪口动能 | 36,793 J |
最大膛压 | 4,895kg.f/cm2 |
IWS 2000原型
|
15.2mm穿甲弹与.50 BMG的弹道比较
资料来源:Guns.RU |
2004-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