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更新列表轻武器主题相关装备相关内容敝站说明友情链接

 

G11无壳弹步枪

smlogo.gif (426 bytes)

口径: 4.7×33mm

相关内容:

G11配用的无壳弹

G11的转膛式枪机

视频下载内容 下载链接及预览图 格式 时间长度 容量 来源
HK ACR步枪说明 MPEG 1分26秒 1.33MB HK PRO
HK ACR步枪射击演示 MPEG 6秒 117KB HK PRO
HK ACR射击动作慢镜头 MPEG 9秒 165KB HK PRO
HK G11简介 RMVB 1分47秒 5.86MB YouTube.com

1960年代,各国军方对换装小口径步枪趋之若鹜,但当时的西德陆军却没有随波逐流,用5.56mm步枪取代当时装备的7.62mm口径的G3步枪。在1967至1968年间,当时的西德军方、HK公司以及诺贝尔火炸药公司(Dynamit Nobel)达成一致见解,他们认为,无论采用哪一种小口径的步枪,其技术性能都无法摆脱传统步枪技术水平与局限性。为此,他们选择了德国在二战中美国在二战后都曾研究过但未成功的无壳弹/枪技术,试图一举超越小口径化,直接研制并装备具有革命性的无壳弹步枪系统。这就是G11无壳弹步枪系统。

1970年,西德国防部列出了一个标准作为这种革命性的步兵战斗武器的设计要求,这个设计要求是希望能成倍地提高西德士兵的个人战斗能力。这个标准如下:

对设计者而言最大的难题是在实战中提高命中率,因为战斗中的心理压力常常会降低射击水准。另外,经统计发现,3发点射时命中目标的数量比全自动发射时还要少。因为第一发弹的命中率是最高的,而发射第一发弹时的后坐力会影响到随后射出的子弹,而3发点射是每扣动一下扳机就自动发射出3发弹头。经研究只有将射速提高到2,000RPM以上,才能提高3发点射时的命中率。这种设计的理论依然正是美国的“齐射”研究。总之,为了达到高射速点射的目的,HK公司采用了一种圆柱形转膛式枪机的设计来提高射速。

最初,无壳弹武器系统的开发项目只有两个公司参与,其中HK公司负责武器部分的设计,而诺贝尔火炸药公司则负责设计无壳弹部分。这两个公司并称为GHGS(德语:Gesellschaft für Hülsenlose Gewehrsysteme,即:无壳弹步枪系统联合企业)。后来德国的光学仪器制造公司Hensoldt/Wetzlar又加入了GHGS集团,负责开发/制造武器系统的1倍光学瞄准镜。在1971年,HK公司先后研制出第1型和第2型的原理验证机,在1971年底通过技术鉴定后,认为无壳弹武器系统是可行的。在1973年,北约也对无壳弹武器系统感兴趣,希望HK公司能够在1977年4月交付武器,并在当年的北约一级的军事演习中进行试验。于是HK公司加紧无壳弹步枪的研究工作。

g11frist.jpg (20383 字节)
1971年,第1型无壳弹
原理验证机,口径为4.3mm


1971年研制的第2型原理验证机

1974年夏天,HK公司研制出第1型原型枪。该枪已经具有G11的许多鲜明特征,G11的基本结构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已经确定下来,包括平行放置于枪管上方的弹匣,弹匣内的枪弹弹头向下并垂直于枪管轴线,无托结构(弹膛/枪机位于枪托内),兼有提把功能的光学瞄具,又比如高达1,800发/分的高射速三发点射和低至400发/分的全自动射击。西德国防部也对无壳弹原型枪很乐观,与HK公司签订合同规定在1977年秋完成全部研究工作。

g11proto1.jpg (19274 字节)
1974年,HK无壳弹步枪的1号原型枪,G11的基本结构从这个时候开始已经确定下来


1号原型枪的分解


作为技术比较,HK公司用安装了与原型枪相同的瞄准装置的HK33,作为无壳弹步枪的试验参照对象


最早的无壳弹原型枪的瞄准装置是采用折射光学原理,物镜位置比较低,目镜则高一些。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瞄准线贴近枪管,因为预想到在有效射程内的弹道比较平直,瞄准线低一些可以扩大直射距离。但因为枪是无托结构的,贴腮位置比较高,所以要提高目镜的高度

proto2.jpg (20620 字节)g11proto2strip.jpg (25995 字节)
1975年研制的
无壳弹2号原型枪

proto3.jpg (12419 字节)
1976年2月研制的3号原型枪

proto3strip.jpg (19892 字节)
3号原型枪的分解及改进后的瞄准装置

从1974年至1977年,HK公司先后研制了1号至5号共五种原型枪,但试验结果显示此时的无壳弹武器系统还不能成熟到可以装备部队。所以在1977年HK公司并未能设计定型并交付部队。除了武器本身的技术还需要完成外,在与HK33进行比较试验中也发现4.3mm口径无壳弹易受风力影响,其精度表现远不如5.56mm。有经验的射手在300米距离上试射,散布圆直径居然有1.8米。所以1977年HK公司在5号原型枪上同时试验了原有的4.3mm和新研制的4.7mm两种无壳弹后,便决定从6号原型枪开始改为4.7mm口径。

proto5.jpg (40739 字节)
1977年年研制的5号原型枪


从1977年5号原型枪开始,瞄准装置放弃了折射的光学原理,改为伽利略原理


1977年底开始5号原型枪改为4.7mm口径

proto11-12.jpg (33387 字节)
上面的是11号原型枪
(1979年),下面是12号原型枪(1980年)

proto13.jpg (40418 字节)g11early.gif (12126 bytes)
1981年研制的13号原型枪,从13号到14号,G11原型枪在外形上有了较大的改变


G11原型枪与G3步枪和MP2冲锋枪(西德生产的UZI)放在一起比较
proto14.jpg (54271 字节)
14号原型枪(1982年),这时G11已经基本定型


白光瞄准镜上安装夜视瞄准镜的14号原型枪


1985年在西德军队进行野战试验的14号原型枪


14号原型枪的瞄准镜


由14号原型枪定型的G11

g11brochure.jpg (32984 字节)
1990年代初期定型并准备装备部队的G11步枪


HK公司产品陈列室里展出的G11的各种原理样机、样枪和生产型

g11prone.jpg (42625 字节)


对G11有效性的理论研究:G11的子弹飞到250米处约需0.3秒,当一个目标以时速6公里的速度跑动时,0.3秒就能跑出约0.51米。而G11的一个高速3发点射在250米处的散布圆半径也是0.51米。


1988年西德军队在试装备的G11


部队试验中的G11K2

经过多年的努力,HK的无壳弹步枪系统日趋成熟。从1981年至1982年间研制的14号原型枪已经达到可以交付部队进行野战试验的程度。1986年,14号原型枪被西德军队正式定型为G11(后被称为国G11K1)。G11步枪在1987年3月开始试产。G11采用独特的转膛式枪机,有单发、高速3发点和低速全自动的射击模式。步枪上没有机械瞄具,最初的型号有一个固定的1倍光学瞄准镜,后来改为可拆卸的瞄准镜。早期原型上的聚合物弹匣容量为50发,而后期型号减少到45发,并且在弹匣供弹插槽两侧各有一个后备弹匣插槽,可在枪上同时携带3个弹匣。后期型号的枪口下方还增加了刺刀座,还可以加装两脚架。

经过这一系列改进后的型号在1988年被命名为G11K2,并开始提交部队试验。在1989年进行的测试中认为G11K2比G3可提高50%的命中率。

1990年3月23日,在G11K2完成一系列试验后,当时的联邦防卫技术与采购署确定:无壳弹步枪在技术上已经达到装备水平。4月4日,德国陆军部宣布,G11K2已经达到部队使用要求,随后发给HK公司一份价值6,000万马克的订单。据称在当年已经向部队交付了1,000支G11K2。

但就在这一年,柏林墙倒塌,东部地区急需资金建设,加上苏联解体,华约解散,威胁减小,换装新型枪已不再是迫切需要了。结果在1990年10月中旬,德国作出决定,在立法会议上不再讨论G11的装备问题。就这样,G11的生产、采购与装备计划被取消。

虽然G11的装备计划被取消,但HK公司仍对并尝试向其他国家出口G11,不过这些努力都失败了。有传闻说只有德国国防军的特种部队及美军特种部队极少量地装备了G11K2,但并没有证据。

全长 750 mm
74 mm
295 mm
空枪重 3.6 kg
战斗全重(带两个全满弹匣) 4.3 kg
枪管长 540 mm
发射方式 单发、3发点射、连发
理论射速 3发点射 2000 RPM
     连发 460 RPM
弹匣容量 45 rds
枪口初速 930 m/s

g11k2.jpg (29963 字节)

G11K2可以把两个备用的弹匣同时放置枪上,位置就插在正在供弹的弹匣两侧。带光学瞄具的提把可以卸下并安装其他瞄具,枪口下方还可以安插刺刀。

acr.jpg (9421 字节)
4.92mm口径的HK ACR

在1982年美国提出ACR(先进战斗步枪)计划后,HK公司也以G11为基础,将无壳弹口径更改为4.92mm参与竞投,但1993年美军宣布取消ACR计划后,HK公司的无壳弹步枪装备之梦再一次破灭。在军方公布的实验结果中,尽管四家投标公司的竞投方案都采用了超前的革新技术,但都无法使其性能比超出M16A2,其中HK的ACR样枪在试验中突现的问题是在远距离射程上性能劣于M16A2。

1990年在本宁堡,HK公司的代表听到美国陆军ACR计划参与人员对G11的意见

美军在试验HK ACR

吉姆·史卡茨与ACR样枪,此人退役后曾在HK美国公司军品部任职

g11all.jpg (43509 bytes)
从上到下是G11定型的外形变化过程。最上面的是80年代中期的G11,中间是G11计划装备时的外形,下面的就是现型的G11K2。


G11的结构


G11的快慢机,因为弹匣容量为50发,所以连发位置写着“50”


G11K2因为弹匣容量减少至45发,所以快慢机上的连发位置写着“45”


相当于传统自动枪械的拉机柄作用的待发转板


45发弹匣

G11_soldier.jpg (21645 bytes)
如果用这样的枪拼刺刀一定很不方便,不信的话你自己在小提琴盒前绑上一把水果刀试试看。

G11_1.jpg (27226 bytes)G11_2.gif (27397 bytes)

G11.gif (22148 bytes)

g11stoner.jpg (20527 字节)
M16的设计者尤金·斯通纳试射G11K2


HK在2011年媒体开放日上展示的G11K2

资料来源:HK PRO

     SecurityArms.com

     ARMAMENT SERVICES INTERNATIONAL, INC.

→HK公司产品列表

创建2000-06-11 / 更新2023/11/27

首页/更新列表轻武器主题相关装备相关内容敝站说明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