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瑞典轻武器 | B.A.R.—— | |||||||||||||
瑞典型BAR |
|
|||||||||||||
口径: 6.5×55mm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瑞典从柯尔特公司订购了一批大约700挺按照瑞典要求生产的BAR,实际上这是以柯尔特1919型自动机关步枪为基础进行改进,主要是把口径改为瑞士的6.5×55mm m/94步枪弹,此外还增加了两脚架和手枪形握把。在1920年,瑞典向柯尔特购买了该枪的生产权,由卡尔·古斯塔夫公司为瑞典军队生产该枪,并把这第一种瑞典型BAR命名为Kg m/1921。这“Kg”是“KulspruteGevar”的缩写,字面意思是“喷洒子弹的步枪”,其实就是“机关步枪”和后来的“轻机枪”之意。Kg m/21轻机枪与Ksp m/1914水冷式机枪(仿奥地利M07/12,也是卡尔·古斯塔夫生产)是瑞典军队的主要两种步兵火力支援武器。卡尔·古斯塔夫生产的Kg m/21大约有7500挺。
和BAR一样,Kg m/21也没有快速更换枪管能力,分解维护也比较复杂。该枪有一组气体调节器,有三个导气量设置(“S”用于发射实弹,“L”为空包弹)。快慢机也有三个位置:P为半自动,A为全自动,S为保险。准星是典型的片状,带护环,表尺是觇孔式,射程装定为200~1200米。虽然枪管不能快速拆卸,但备有野战维护时更换枪管的工具和后备枪管。
从下到上,分别为:柯尔特生产的Kg m/21,卡尔·古斯塔夫生产的Kg m/21,Kg fm/35后期型,Kg m/37弹链供弹型
由于6.5*55mm步枪弹的弹壳直径较小,但有一定的锥度,所以瑞典型BAR的20发弹匣稍有弧度
芬兰在冬季战争期间由于军用装备短缺,曾向瑞典购买了130挺Kg m/21轻机枪,而一些瑞典志愿者到芬兰参与了战斗,他们带着204挺Kg m/21轻机枪,因此芬兰在冬季战争中至少有330挺Kg m/21轻机枪。然而当德国占领丹麦和挪威后,使得瑞典人担心会被入侵,赶紧把部队组织起来,于是又向芬兰要回了其中一批武器,和志愿者,于是又有有105挺Kg m/21轻机枪回到瑞典。留在芬兰的220挺轻机枪Kg m/21一直用到战争结束后仍在使用。所以Kg m/21也算参加过二战。
Kg m/21的主要缺点是枪管是固定式的,持续射击时枪管很快就过热,却不能在战斗中立即更换。后来FN公司设计了可快速更换枪管的BAR——FN D型。 瑞典先是向FN购买了少量的FN D型试用,并把这些枪命名为Kg m/1935。然后在1935年,卡尔·古斯塔夫设计了一种新的快速拆卸结构,不是把枪管直接旋转进机匣内,而是把枪管通过一组旋转法兰“扣”在机匣前的枪管节套上。经此改进后的新机枪被命名为fm/1935,意思是“1935年试验型”。后来他们又给fm/35的枪管增加了散热片,由此正式命名为Kg m/35。但后来又取消了枪管散热片,而定型了Kg m/37轻机枪,并被在1937年开始进入军队服役。Kg m/37轻机枪与Ksp m/1936水冷机枪一起成为瑞典陆军的主要的火力支援武器。
由于Kg m/37的射速约每分钟500发,这使它在全自动射击时很容易控制。每挺Kg m/37配一根枪管、皮革背带、两个装附件和备件的皮盒,每挺Kg m/37还带有8个弹匣,可放在4个皮革弹匣袋中。
Kg m/37在枪管下方增加了气体调节器,能适应该枪发射的所用弹药,甚至包括空包弹。不过发射空包弹时,还配有一个专门的空包弹适配器,让易碎的木制弹头通过。空包弹适配器可拧到枪管上,但需要拆卸消焰器。
在二战结束后,瑞典还曾试图把Kg m/37改成弹链供弹,此试验主要由卡尔·古斯塔夫负责,试验中弹链供弹机构比较可靠,但没有量产和装备部队。
Kg m/37在瑞典陆军中一直使用到1980年代,才被Ksp m/58(FN MAG)所代替。而Kg m/21也被瑞典炮兵使用到1971年。
Kg m/37配的弹匣袋
资料来源:Wiki.com |
2009-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