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更新列表轻武器主题相关装备相关内容敝站说明友情链接

→美国轻武器首页

SPIW —— 春田兵工厂的原型枪

 

概述  简史①简史②简史③  H&R样枪  奥林/温彻斯特样枪  AAI样枪  春田样枪  SPIW的箭弹

春田SPIW第一代原型枪

春田兵工厂最初设想的SPIW方案是采用模块化结构,其枪管和机匣是通用的,通过更换不同的部件,可在传统布局和无托布局之间转换,这种模块化方案在1963年就造出了原型枪。但实现起来技术难度较大,时间上不等人,所以这个模块化方案很快就被放弃,只剩下无托布局的结构保留下来,并作为春田的第一代原型枪在1964年提交给美国陆军进行鉴定和试验。

春田兵工厂的第一代SPIW原型枪采用常规的导气活塞式自动原理,回转式闭锁枪机,发射XM144弹,由于布局为无托式,主要的动作部件都装在枪托里。装上榴弹发射器后,全枪的重心位于射手的两手之间。不装榴弹发射器时,重心在枪的握把上(和冲锋枪差不多)。

春田SPIW的点目标部分弹匣的设计很独特但偏离了要求,因为SPIW的容弹量指标是60发,这是考虑到以点射或齐射3发子弹的射击方式时,60发的容量刚好够射击20次,正符合当时流行的20发容量弹匣(M14的弹匣和当时M16的弹匣)的单发射击次数。为了达到容弹量指标,春田的工程师非常“聪明”的解决方案就是把两个30发双排弹匣前后排列起来。

在射击时,往复运动的枪机先是使用前面的弹匣供弹,后面弹匣的枪弹会通过一个装置往下压低一些,这样虽然枪机后坐时是一直运动到两个弹匣的后面,但复进时却不会推后面的弹匣供弹。直到前面的弹匣打空时,就会有一个类似于空仓挂机的装置释放了后面弹匣里的枪弹,使其上升到枪机运动的路线上。不过后面的弹匣口部没有设计供弹斜坡,因此复进的枪机会把顶部的枪弹从后面的弹匣一直顶到前面的空弹匣的托弹板上,再接着推进弹膛里。

当时春田SPIW的设计主管是理察德·科尔比(Richard Colby),他没有选择单个双排大容量弹匣设计也是经过一番考虑的。即使XM144箭弹的弹壳直径已经很小了,但如果采用单个双排弹匣的设计,它的长度仍然是非常大,这样不但供弹簧的拉力会很大,导致在野战条件中用手往弹匣里压弹时在压到最后会非常困难,而且这样长的弹匣在卧姿射击时也是个大麻烦。而奥林/温彻斯特和AAISPIW都采用滚筒式结构的60发弹鼓供弹(H&R SPIW的弹鼓只是一个容纳弹链的箱子,本身并不具有供弹动力),但这种旋转结构的供弹系统有较大的摩擦力,会降低供弹速度,在设计射速这么快的枪上使用时很可能引起故障。因此科尔比才别出心裁地采用两个30发弹匣的设计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对弹药容量的指标要求最终被放宽到更现实的50发,但那是两年后由于在60发弹匣上花了很多钱而已经接近目标时才放宽的。前面投入了那么多的精力和金钱都浪费了。

至于榴弹发射器方面,春田SPIW采用的是枪机后坐式半自动原理、盒形弹匣供弹的设计。早期设计的3发容量弹匣是装在发射器正下方,但在正式提交试验的方案中,3发弹匣装到发射器机匣的右上方,倾斜向下地插入发射器中。除了可靠性不足外,春田SPIW的榴弹发射器另一个主要缺点是重量太大,导致原型枪系统总重超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后来在第二代原型枪中彻底放弃原来的设计,而改用了奥林/温彻斯特SPIW的榴弹发射器的设计。


通用机匣
/枪管及有托无托两种布局的构想图


1963年研制的模块化结构原型枪,图左是传统布局,图右是无托布局


1963年的春田SPIW,左图是传统布局,右图是无托布局


春田兵工厂在
1964年提交的第一代SPIW原型枪,确定为无托结构


装上刺刀的春田SPIW
第一代原型枪

 


前后排列的两个
30发弹匣其实并非把两个弹匣连接起来,而是一个整体结构的弹匣体,分成前后两部分的供弹空间


存放在博物馆里的春田SPIW第一代原型枪,在SPIW上面的是T31无托试验枪


存放在岩岛兵工厂博物馆里的春田SPIW(最上面2支)


春田SPIW第二代原型枪

虽然春田SPIW通过了第一阶段的试验入了围,但陆军明确提出不要无托结构,再加上超重严重。所以春田兵工厂在1966年推出了传统布局的第二代SPIW原型枪,并发射新改进的XM216弹。由于要满足60发点目标弹药容量的指标,第二代春田SPIW依然采用两个30发双排弹匣的供弹设计,但原本前后排列的双弹匣改为左右并列的形式。这样的改动,一方面是因为要满足全枪长不超过40英寸(1016mm)的指标,同时又需要维持一定的枪管长度以保证初速,如果仍然用前后排列的双弹匣,要么枪管缩短,要么枪长超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前后尺寸过大的弹匣会导致握持护木的手要伸得很长。而第二代春田SPIW的全长就正好是40英寸

在这一组弹匣插入到位后,左侧弹匣内的枪弹被往下压一些,先从右侧弹匣供弹。当右侧弹匣打空后,托弹板带动一个装置释放左侧弹匣内的枪弹,使其上升到可供弹的高度。另外,新的弹匣体材料改为透明聚碳酸酯塑料构成,方便射手观察余弹量,同时也能大幅度减轻重量。这种创新也是春田兵工厂的工程师在绝望中爆发的创造力,希望通过一些创新的特征来加分,以抵消固有缺陷方面的失分。

另外,第二代春田SPIW的面杀伤部分也作了重新设计,采用了在第一阶段中被否出局的奥林/温彻斯特SPIW的半自动榴弹发射器,其自动装填原理是通过枪管的前推和后坐进行装填,而新的榴弹发射器的弹匣是安装在发射器的正下方。和温彻斯特一样,第二代春田原型枪的榴弹发射器和步枪是共用一个扳机的,通过一个射击选择按钮来决定扳机发射点杀伤部分还是面杀伤部分。不过这种复杂的结构,导致扳机扣力高达25磅。

总体来说,第二代春田SPIW样枪还是很有决心的,尽管受到终止M14采购的影响而导致资金受限。但依然是超重。


春田兵工厂在
1966年重新设计第二代SPIW原型枪,两组30发弹匣改为左右排列,榴弹发射器改进自温彻斯特的设计


春田第二代
SPIW弹匣用透明塑料制成,结构上分成左右两组双排30
容量

概述  简史①简史②简史③  H&R样枪  奥林/温彻斯特样枪  AAI样枪  春田样枪  SPIW的箭弹

资料来源:Small Arms Review

     Modern Firearms & Ammunition site

     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外轻型步兵武器》下册

     Wiki.com

     The Gun Zone

     GUN WIKI

→美国轻武器首页

2016-02-26

首页/更新列表轻武器主题相关装备相关内容敝站说明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