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更新列表轻武器主题相关装备相关内容敝站说明友情链接

警用霰弹枪教程——Massad Ayoob的《Stress Fire II》读书笔记
<<回目录 第四章 霰弹枪的准备状态

所谓“准备状态”,指的是武器的弹药准备、机械待击的状态,而不是人的姿势。关于持枪姿势的话题,后面有一章会专门论述。

以下是霰弹枪的各种准备状态:

1)空枪状态

这是指不但弹膛里面没有弹药,连弹筒里面也没有。

2)有准备的空枪状态

美国某些地区的法律规定家里存放的枪支不但不能子弹上膛,连弹匣/弹筒里面也不允许预先压好子弹(黄药师注:加拿大的法律也是如此)。如果要用霰弹枪来进行家居防卫,但是又要守法的话,就要把弹药放在枪的旁边,譬如用配件挂在枪的机匣或者枪托上面。以便尽快装弹。

3)警车准备状态

这是指子弹不上膛,但是弹筒已经上好若干发子弹。拿起枪,拉动枪机上膛,枪就可以开火了。
对于这种状态,最好是使用弹筒延长管,增加一发到几发的弹容量。有些巡警担心弹簧失效影响上膛,因此巡逻的时候总是特意少装一两发。这样会令一把5发的枪只剩下3发可以用的弹药。延长两发的话,就算减装也都有5发。这也许在紧要关头会救你一命的。

4)子弹上膛状态

这种状态下,不但弹筒/弹匣里面有若干发弹药,弹膛内也有一发。保险打开。

5)上膛并装满状态

不但弹膛里面有弹,而且弹筒/弹匣里面也完全补满了。枪达到了能够装弹的最大容量。 这个时候,也应该把保险打开。

在以上这些准备状态里面,作者知道有一个长期的争论,就是在合法的前提下,霰弹枪是否应该保持子弹上膛。

反对子弹上膛的人认为:

赞成子弹上膛的人(包括作者)认为:

作者的警察生涯里面一共5次被迫用霰弹枪对准人(最终都没有开枪)。所有5次情况里面,在作者把枪拿在手里的时候,子弹都已经上了膛。其中两次,情况很紧张,歹徒有枪,双方对峙,作者已经把扳机捏紧了。另外3次,也是要手指放在扳机上随时要开枪。作者认为: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每一秒钟都是珍贵的。开枪之前,你要紧张地观察情况和做出判断,要努力地思考。如果枪是随时可以发射的,总比还要专门记得去“咔嚓”一次好得多。

至于关掉保险的动作,是拿枪在手的时候的自然动作,完全是潜意识动作,并不花时间,也不会“不记得”。因此,这也强调了平时训练的重要性。如果缺乏训练,就缺乏这样的潜意识能力,就会自己送命或者害死同僚。

虽然作者自己提倡霰弹枪随时子弹上膛和打开保险,但是很多警察局不会同意这样做。而且,很多警察局向警员提供的霰弹枪训练也严重不足,令他们不具备安全操作霰弹枪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估计大多数警员的霰弹枪会处在“警车准备状态”,就是装了子弹,但是不上膛。而且,家居防卫的大多数情况也会类似(很少人能接受家里放着一把子弹已经上膛的枪)。目前市面上的霰弹枪都没有复杂的保险机构,譬如类似手枪的击针保险。子弹上膛的话,如果枪不慎跌落在硬质的地面上,就算上了保险也可能会击发。下面就专门讨论一下这种“警车准备状态”。

就算是子弹不上膛,也有两派的主张争持不下:上不上保险?锁不锁住枪机?

一些人认为:应该不上保险,放倒击锤,那么拿起枪来就可以立即拉动手柄上膛。他们坚信在紧急关头,人已经很紧张。把枪拿起来后直接“咔嚓,砰!”是一种比较容易做到的本能反应。而如果百忙之中还要去摸弄保险和枪机解锁,有可能在这个手忙脚乱的过程中你会受到侵害。

而另一些人认为:应该把保险打开,并且顶起击锤(锁住枪机)。把枪拿起来的时候,必须关掉保险,然后按着枪机解锁开关,才能顺利拉动枪机上膛。他们的理论是:枪是你的,你自己应该非常熟悉,或者平时应该多练习。如果枪拿起来都不知道应该怎样用,那么在紧要关头你就别去碰这把枪更好。而且,这样的准备状态,确实只有枪的主人才能拿起来以后快速开火。别的人拿到的话,起码要摸索半天才能具备杀伤力。

作者这次倾向后者,觉得“警车准备”应该保险打开,拉起击锤。


雷鸣顿870的扳机部位。左边的片状部件就是枪机解锁片(如果击锤顶起的话,必须按下这片东西才能拉动解锁枪机)。右边的圆形按钮是保险。

【黄药师注:】我个人觉得作者最后这个选择和上面提到的子弹上膛状态比较矛盾。也许这是作者为了避免法律责任而作的一点妥协?我自己就可以子弹上膛,但是其他人还是别这样的比较好?

对我自己来说,既然弹膛里没有子弹,我认为应该起码把保险关上,把必须做的两个动作减少一个。如果把击锤放倒,那么当你把枪拿起来的时候有可能会导致枪机部分动作,而发生上膛受卡的情况。这是非常麻烦的问题,清除需要较长时间。因此,把击锤顶起,关上保险,那么把枪拿起来以后唯一需要做的动作就是扣住枪机解锁开关,然后“咔嚓”。这个确实是可以成为枪主的本能动作,不会漏掉。但是同时对不熟悉这种枪的人来说就增加了一道障碍。

<上一章

2008-9-23

下一章>

更新列表 ◇ 轻武器 ◇ 附件 ◇ 相关内容 ◇ 本站说明 ◇ 相关论坛 ◇ BLOG